
ADHD書單|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樂天派教養讓你不抓狂
關注過插畫的朋友們一定不陌生有個名叫「迷路」的孩子-最年輕的圖文作家。
米米,就是迷路的媽媽,常常在在「一下迷路一下爆走」的粉絲專頁上,分享孩子的圖文創作,也分享許多學齡育兒的想法和做法。
前情提要:「迷路」從小到大就醫復健診療的過程中,一開始其實是不被看好的,除了運動神經之外,還有ADD(注意力缺失)的問題,而迷路媽和迷路的外公外婆,用過敏原檢測、飲食、運動、復健,大幅改善孩子的問題。
迷路媽也用著愛和包容、還有天真+樂天(裝傻?)來教育啟發孩子,給孩子放手做的勇氣、動腦思考的機會。
我在接受這個症狀和看過這本之後,我覺得教養的重點不是要教育怎麼把字寫整齊,也不是數學比賽、作文比賽,不是要培養順從、服從的小孩機器人!
在現在快速主義、時間管理的壓力下,還有過度寵溺的物質需求,要改變教養方式或是培養耐心,對工作繁忙的家長來說,著實不容易。
而對於ADHD ,從醫學角度,它是大腦神經缺陷,與遺傳有關(這個我花了很多時間接受面對)而從社會結構、家庭結構轉變來說,牽涉的層面甚廣,更是參雜著每個家庭教養方式和期待,讓它的認定和評估更被放大來普遍檢視這些愛講話或是愛動來動去的小孩。
換個角度想,愛講話是大腦運作快速才能嘰嘰喳喳講不停、動來動去表示大腦想要腦內啡,只是在還沒有社會化的學齡兒童,很不容易理解為什麼這時候可以講話可以跑、而那個時候只能乖乖坐著。
眼光、標籤或許是很多家長不願意承認的原因,但其實異樣眼光和標籤化,是家長自己本身的問題,只是一種不願意面對的藉口。記住! 標籤是你自己貼給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別人貼的!
如果你看到的是他們善良天真、他們獨特優勢,把眼光放在「問題行為」之前,他們說出口的原因常常會讓人啼笑皆非。所以「不要過度放大問題」很重要!這點爸媽的心臟真的要夠強!
我身為一個輕症ADHD學童的家長,早些年奔波在醫療院所、學校輔導室、早療教室裡,一路走來跟大部分的家長一樣,都是一部辛酸血淚史阿!
有看到此篇的家長或是老師,也可以私訊聊喔!( 個人也常在臉書社團裡跟很多家長彼此鼓勵.建議多找人聊聊會更舒心喔)
這本書閱讀起來相當輕鬆,就像是生活瑣事一般,在這些家庭、學校的各種事件之後,加入了米米的教養觀念,也可以從跟孩子間的對話,看到米米是如何把孩子當朋友、當大人卻又時時能保有童趣的眼光來看孩子
這本書除了已經接受孩子是天使之外的媽媽,也非常推薦給兩種對象觀看,
1.共同陪伴照顧孩子的家人
2.對孩子很沒有耐心的家人或是自己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關於ADHD教養的書籍,我大部分也都看過,從了解原因、教學策略、教養方法、醫療方式…等
如果你已經看過以上那些,這一本會有點顛覆以上那些艱深或是難以落實執行的觀點;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一本可以先讓你不害怕ADHD教養的千變萬化 ,
以上是ADHD書單推薦第一本,先來個輕鬆的:
推薦購買連結:博客來-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迷路媽快樂fun養,孩子獨立自主又自信
後續會再推薦2本ADHD教養必買書單,也會分享我在醫療現場和學校之間的觀察心得,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快來關注我唷!
PS.個人良心建議:
除非是早產兒,否則小孩未滿3歲不要帶去做過動症評估,3歲之前都是孩子的探索期,就讓他們動個夠吧!
PS.良心建議趴兔:
拜託過動症學童家長不要再玩手機也不要給學童玩手機遊戲,那你就算看800本書都沒有用的喔~